新闻资讯

业内知识

联系我们

电话:400-848-8866

hr@beijingcaiwu.com

北京市丰台区马家堡东路101号院

经典案例

公司名称被抢注怎么办?看这家企业如何成功维权

作者:小编 发布时间:2025-04-17 03:52:45 点击量:46

去年夏天,北京一家经营了5年的文创公司“竹间茶语”突然收到律师函——200公里外某县城新注册的奶茶店,不仅用了同样的字号,连LOGO设计都高度相似。创始人李女士翻出当年核准通知书时才发现,自己只做了个体户登记,根本没进行商标保护。“对方抢注了企业字号,现在反而要求我们改名,店里几万张包装材料全要报废。”这场纠纷最终闹上法庭,耗时8个月才通过字号在先使用权维权成功。

字号≠商标保护伞差得远

工商登记时的企业名称就像人的大名,在注册地范围内享有排他权。但“竹间茶语”案例暴露的正是常见误区:在朝阳区核准的公司名称,其他区同行依然可能使用。就像李女士的遭遇,当对方在河北完成商标注册后,反而能跨地域主张权利。北京某知识产权代理机构透露,去年处理的217件名称纠纷中,83%企业都只做了工商登记。

防御性注册要像洋葱层层包裹

专业顾问给李女士复盘时打了个比方:名称保护要像剥洋葱。最里层是营业执照上的全称(北京竹间茶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),中间层是简称(竹间茶语)的商标注册,最外层还要把英文名、LOGO都申请保护。现在他们不仅在第35类(广告销售)、第43类(餐饮服务)都注册了商标,连相似发音的“筑间茶寓”都做了防御注册。

跨省经营必须未雨绸缪

准备进军天津市场的“小熊烘焙”就吃了闷亏。他们在北京注册时没查全国企业库,开到第三家分店才发现“天津小熊烘焙”已存在两年。虽然工商系统允许跨省重名,但消费者根本分不清。最后不得不花费11万回购对方字号,比提前做全国检索的费用高出20倍。现在他们每拓展新省份前,都会花800元做全类筛查。

老字号更要建防火墙

创立于1992年的“京华五金”去年突然收到注销警告——有人用该字号注册了互联网公司。原来老企业当年只注册了“五金零售”类别,现在网络销售渠道的类目早超出原有范围。幸亏发现及时,通过法律途径证明其字号知名度,才阻止了对方在电商平台使用。现在他们把所有45个商标类别都做了关联注册。

新闻资讯